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 宁德旅游 >> 美丽宁德 >> 魅力乡村专题 >> 魅力乡村游记 >> 正文

逍遥家园,人鱼同乐——周宁

 

2018/5/25 14:59:59 本站原创 林微  字体大小: 【字体:

  鱼戏莲叶品周宁。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布一方清凉茶席,喝一杯恬淡雾茶,山山水水之中,木屋古建之旁,一代又一代的周宁浦源村人传承着绵延百载的“人鱼约定”,传颂着行尽善事的故事。

 

  浦源村住着的800多户人家,是南宋嘉定年间从河南荥阳迁徙而来的郑氏后裔。相传,为了防止饮用水源被污染或投毒,聪明的郑氏祖先就在溪流中放养鲤鱼,一则去污澄清,二则预防外人投毒,这鱼儿便成了村人饮用水的“哨兵”和“守护神”。

 

 

 

  传说郑氏始祖郑尚公及其后裔行善积德,至八世祖晋十公时郑氏乐善好施名声远扬,感动了神仙。一天,村中来了乞丐婆,还带着两个小乞丐,他们身上长满疥疮,白天讨饭,晚上露宿村头。晋十公发现后,就把三人叫到家中,派人照顾还请医生看病。病好后,他们要走,晋十公还亲自送他们,走到桥头时,突然人消失了,这时溪中游出三条鲤鱼,对着晋十公樱唇抬举,聊表谢意。晋十公连忙到祠堂里焚香膜拜,原来这三条鲤鱼是金瓶峰上3位仙姑的化身。从此,村人就把溪中的鲤鱼奉为神鱼,并在鱼塘里安放鲤鱼仙姑塑像。

 

  之后,晋十公召集村民共同制定保护鲤鱼的村规民约,禁止垂钓捕捞,违者严加惩处。睿智的族长为了严明纪律,还用了“苦肉计”:村规制定的第二天,他暗示自己的孙子去偷捕鲤鱼,并当场将其抓住,在宗祠里当众将孙子吊打得皮开肉绽,还罚宴请村民三天,请戏三场。在开宴前,他让村人立下毒誓:无溪中鲤鱼,则无浦源村人。

 

  也许是晋十公的举动感动了村人,又或者是他所编的神话信服了村人。此后,村民们都恪守宗法乡规,绝不捕食鲤鱼,并且世代相传。

 

 

 

  在村里采访,有村民这样满怀挚真地告诉说: 800多年了,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教下来,鲤鱼是我们祖宗养的,不能吃。村里人都不吃鲤鱼,出远门到上海到贵州的孩子们都不吃。不仅仅是鲤鱼,这条河里生活的鱼都不能吃。

 

  据介绍,每年的正月和三月三,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村中祠堂的大门都要打开演社戏好几天,长辈们要把存放在祠堂里的族谱搬出来好好看看,重温祖宗的遗训。村民说,正月里,村里都会请剧团来演出。演戏前,长者会根据村里鱼的成长情况,在集会上强调,爱护鲤鱼,不吃不捕鲤鱼。并且表扬村里护鱼的典型,对小孩子进行教育。

 

  就这样,浦源人爱鱼、护鱼的良好习俗,演绎了八百年来“人羡鱼休唱钓鱼歌”的奇妙人文景观。尽管如此,鱼儿仍是无法逃避它们的“大限”之日,因此也就形成了鲤鱼溪独特的鱼葬习俗。在一鉴潭旁的土丘上,有两棵参天拥抱的古柳杉树长得郁郁葱葱。两树之间用鹅卵石砌成半圆型的墓冢,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冢”二字。当溪中鲤鱼自然死亡之后,村民们会用古老的传统和祖传的方式为鲤鱼举行葬礼。葬礼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人们将死去的鲤鱼放在木质托盘上,村里的老人们身穿青布衣,手举彩旗,排成长长的送葬队伍,将鲤鱼护送到鱼冢前,点上三炷香,洒上一杯清酒,三拜九叩后,长者开始吟诵鱼祭文……

 

 

 

  人善待鱼、鱼通人性。在浦源村,当村姑在溪边洗涤食物时,鲤鱼便会成群结队而来,竞相拖曳食物。它们知道,善良的村人是不会伤害自己的。当村姑一不留神,鲤鱼就可放心大胆地拖着战利品凯旋而归。劳作了一天的村民,傍晚时搬条凳子,望着温顺可爱的鲤鱼,一天的劳累似乎也飞到了九霄云外。孩子们更是仿佛生来就喜欢鱼儿,每当吃饭时,他们就把饭端到溪边,你一口,我一口地喂鲤鱼。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浦源人的心中,溪里的鲤鱼俨然就是村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俨然就是他们朝夕相处的邻里乡亲。也许在鲤鱼儿看来,这里也才是它们逍遥快乐的家园吧。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主办:宁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电话:0593-2825260 传真:0593-2071960 网址:www.rczzx.com
    地址:宁德市蕉城南路72号 邮编:352100 E-mail:ndly2008@163.com
    Copyright 2012 NDL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3021636号

    闽公网安备 35090202000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