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 宁德旅游 >> 美丽宁德 >> 魅力乡村专题 >> 魅力乡村游记 >> 正文

康里长河

 

2018/5/17 17:58:20 屏南旅游官微 唐戈/文 …  字体大小: 【字体:

  人类择水而居,村庄依山傍水。山,不论高耸巍峨,还是低矮绵柔,背靠青山好住家;水,为江也好,为溪河亦佳,实在不行,好歹有条山坑小涧也成。因此,山环水绕,山清水秀是我们山区所有村庄的寻常风景。好在这里无处不山,无山不秀,因此,祖宗择地拓基建村,首要考虑的是水。

 

  村有水方秀,居有水才灵。可是康里村,似乎要成心颠覆这建村常识、常规。

 

  康里原名坑里,清同治十年,屏南知县杨宝吾将此地更名康里。对于农耕社会的山民来说,肥田沃土最为金贵,因此,有一块屁股大的平地,便命名之为“洋”,山旮旯里,以“洋”命名的村比比皆是。而此村老老实实自名“坑里”,村庄的立地条件可想而知:乡村挂在海拔1300米高的鸡髻峰山陡坡的一个折皱里,背倚高峰,面临深渊,一条小溪都没有,连小孩尿水大的一涓细流也成奢望。

 

  然而,无水的康里,却能从唐朝流淌到现在,一路滋润。

 

 

 

  这是个如水的年代,这是个流动的世界,穷乡僻壤的闸门已经打开,水往低处走,人往城里流,村庄的常态是人稀烟少,村巷里寻常见到的,不是黄发,便是垂髫。可人家康里不一样,新房林立,屋舍俨然,车来人往,鸡犬相闻,一派阳光而热烈的景象。

 

  祖先择水而居,并不仅仅因为迷信堪舆学说的“风水”,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没有人能无水而活,没有村民能离水而存。康里没有河流,村尾却有一个湖,名曰鉴湖, 3亩方塘,占村庄的三分之一,建于明嘉靖年间。鉴湖之水说得文雅一些,就是全村生活废水的“归集”(鉴者,照得清脸也,如此湖水却有一个如此文雅之名,可见康里是很有文化的),鉴湖收拢全村滴滴缕缕弃水,蓄积之后从长生位流出,按堪舆学说,乡村长生出水,则乡村人丁兴旺。

 

  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村庄受河流的哺育成长是习以为常,河是乡村的一部分,是乡村的一个肢体,没人对它的存在而在意。没有河,才会体验没有河流的不便,也才会体会河流的重要性。康里全村的生活之水,皆来源于村中四口井,四井皆曰郑公井,郑公井水满足了全村人畜的吃喝拉撒漂流,在红尘凡间经历了一个磨练,村民对此仍感弃之可惜,掘土砌坝成湖,将村庄废弃之水全部收拢入湖,让它在阴阳五行的世界里,再为村庄的兴旺增补风水,然后,从长生位出,浇灌下方的庄稼。

 

 

 

  就是这样的风水,让康里的祖先们世世代代坚守在这里。就是这样的风水,让康里的子民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来,兴旺了几百年。

 

  没有河的康里,格外在意水,刻意显示河的存在。每年端午举办赛龙舟是在意的表现之一。一个位于高山半坡上的小山村,一个连一条小沟渠都没有的村庄,却偏偏每年举行龙舟赛,一赛三百多年。当然,他们划只能是经改造过的“旱地龙舟”。龙舟形态与传统龙舟无异,康里村民创造性地给龙舟底部安了四个滑轮,人骑其上,用木棍代替船桨在地上后撑,推动龙舟前行,无浪而有汗,不知是否与浪中荡舟有同样的感觉?

 

  不择水肇村、无水赛龙舟、村偏而民不弃、地瘠而世代坚守,斯村斯民,坚守与颠覆无处不在。

 

 

 

  这一带有两个流传甚广的古段子。一个是说,村民在田里劳作,竹筐不小心跌落,即顺坡翻滚而下,主人并不去捡拾,因为回去再编织一个,比下到谷底捡起更省时省力。另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位新女婿来丈人家帮插秧,熬到夕阳落山,腰酸背痛,总算把所有田都插上秧苗了,新女婿捡起斗笠准备回家,发现斗笠下还有一丘田!戴上斗笠插完这丘,拎起蓑衣准备回家,天哪,蓑衣下还遮盖着整整两丘田呢。人们常用这两个故事来调侃山野村庄山高坡陡,田瘠地贫,也就是不好“做吃”。

 

  我原来一直以为这是两个夸张的段子,据康里人讲,这是两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出处便是康里村。到实地走走,发现故事所述近乎写实。的确,康里没有任何好“做吃”的地利:区位方面,离城关远;交通方面,不在公路沿线;土地方面,地无三尺平;产业方面,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支柱产业。如此村庄,却能凝聚人心,而且相对繁荣,靠什么?为什么?官方已从党的政策、“两委”班子凝聚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究、论证。我辈闲云野鹤,不妨挖挖巷语村言,再就着工夫茶海阔天空,算是野史吧。

 

  康里村历史悠久。唐时就有艾、黄、陈、彭、崔等姓氏居住,宋时又有郑、杨、吴、黄等姓迁入。方言中,“郑”与“顶”同音,这一带忌惮与郑姓同居一村,怕受不了他们“顶”,这完成可以看成是无稽之谈,一笑置之。然而如今的康里,其它各姓的确都不见了踪影,只有郑姓,如长在鸡髻峰石缝里的苍松,巍然不动,繁衍生息。康里郑姓颇为此自豪,写诗曰:“乱松荫里慧兰业,三百余家一姓通”。

 

 

 

  宋朝末年,康里便是“长安里”的驻地。旧时的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宋时,乡村基本上是县下设乡,乡下设里,里下设都,都下设保。当时,康里所在的县——古田县的疆域不小于今天的宁德全市,而“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村,由此可知,“里”也是一个相当大的行政区域,不小于现在的乡。民国三年,屏南划六个区,康里为东一区公署所在地;后撤区设乡镇,在康里设镇公署。之后行政区划多次变迁,康里一直是乡镇级政府所在地,直至1956年。

 

  康里文化底蕴深厚,村里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昔日繁华的印记。比如现存的十多座明清古民居,高墙大院,装饰精美。规模堪称宏大的古书院,远近难匹。书院创立于清康熙初年,原称髻山书院、翠峰书院,由三座相连相通的民居组成,现学堂、装米楼、山长宿舍、士子卧室、仓库等设施仍一应俱全。鉴湖边有清代连体房,先有一家所建10座房屋构成,后又有一家一口气建6座相连,16座连体大房倒映湖中,蔚为壮观。此外,走在村中,不时可见的古旗杆、碑刻、牌匾,以及彩塑墙饰、石雕木刻等,无不诉说曾经的辉煌。

 

  无水不生物,无河不成村,河流是人类栖居的根脉,这是人类千万年的生活描述、经验总结,或说哲学概括。那么,康里的河在哪,水在哪,以滋养她生生不息?

 

  掘地汲水,是为河之源;聚废成沟,汇沟成湖,是为河之流;崖壁凿田,旱地行舟,是为河之魂。是故,康里有河,很长很幽远。康里长河,在康里的曲弄窄巷里,在康里人的血液里流淌,奔流不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主办:宁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电话:0593-2825260 传真:0593-2071960 网址:www.rczzx.com
    地址:宁德市蕉城南路72号 邮编:352100 E-mail:ndly2008@163.com
    Copyright 2012 NDL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3021636号

    闽公网安备 350902020001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