漈下村村民传承传统武术
2018年1月,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调研小组进入屏南县,走访了若干个村落,其中有旅游业颇为发达的地方,有人口流失严重的空巢村,也有对自身文脉充满着自觉自信的村落。
不同类型的乡村,根据各自的特色,走出了振兴乡村的文化路径,这让调研组专家感到振奋和欣喜。
“振兴乡村,到乡村去”,正成为这个时代响亮的召唤。屏南适时在行动。
公益艺术教育引发蝴蝶效应
“先有双溪,后有屏南”。有着千年历史的双溪,是屏南县最为著名的乡村。这里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拥有2个国家5A级景点鸳鸯溪、白水洋,还有一大批文物古迹。
然而,几年前,单一的旅游模式开始出现瓶颈。景区周边不断被爆出有宰客现象,负面影响一度令屏南的形象受损,旅游业也受到冲击。2015年9月,县里引进艺术家林正碌和他的团队,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林正碌看中了屏南的文化底蕴,也看到了农村潜在的机会。他决定在这里尝试着实现一些梦想,比如公益艺术教育,比如用艺术改变乡村。双溪有一个烂尾楼工程,镇政府将其一二层(有2000多平方米)全部租下来,作为文化创意基地“安泰艺术城”,免费提供给林正碌的“公益艺术教育中心”作为油画教学场所。在山清水秀的景区免费学画,还有老师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这个模式很快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画爱好者。2016年,双溪安泰艺术城接待国内外驻学人员1万多人。
很快,学画人群就成为双溪新的消费增长点。他们租住民宿,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改变了一部分旅游从业人员“宰一刀就走”的心态;他们真正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促使失去的淳朴民风回归;他们中还有不少人,留下来到乡村学校义务支教。
蝴蝶效应不止于此。公益艺术教育还让当地40多名残障人士直接受益,“画”出新人生。原本在街头流浪的智障人士杨发旺,如今一个月的卖画收入可达1万多元;原本在街头摆摊、身高仅117厘米的沈明辉,已有两幅作品被送往法国,参加里昂当代艺术双年展……
把传统文化根脉留在村落里
除了在双溪做公益艺术教育,林正碌也积极参与到传统村落的改造中。他在漈下古村开展“人人都是艺术家”项目,逐渐使其发展为以村民为主体的油画村。他在龙潭古村开展“定居15年”项目,以新的文化生活方式推动村落的复兴。
这些“创举”,很快吸引来了不少艺术圈的朋友。
瑞典籍华人程美信来了。他在“空壳村”厦地,主持实施了古村修复计划,开展电影培训、古村摄影写生等活动。如今,厦地古村已成为远近知名的影像创作基地。
复旦大学张勇来了。他在有竹编传统的前洋村,修缮恢复古民居,开辟竹编、陶瓷博物馆,邀请印尼竹编艺术家与村民共同创作大型竹编装置艺术品,推动竹艺的复兴,打造以竹艺为主的世外桃源。
对外来艺术家的引进,屏南县主要持开放态度。“他们的到来,确实给传统村落带来了新的希望,给屏南带来了新的活力。”屏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陆则起表示。而这一切,与屏南县委、县政府长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密不可分。从20多年前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平戏开始,到保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再到保护各种节日民俗,屏南一直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地基”。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保留在村落里,只要这个基础在,随时都可以激活。”屏南县政协主席、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发展项目指挥部第一副指挥长周芬芳告诉笔者。2016年,屏南县成立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17年组建传统村落文创产业发展项目指挥部,出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引导与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从补助、奖励、住房等方面吸引和培养更多文创人才开展驻创活动等,很好地推动了今天文创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
残疾人沈明辉依靠油画创作脱贫。
村民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
两年来,屏南县通过漈下、双溪、厦地、前洋、降龙、棠口、芳院、龙潭、柏源等村落的试点,在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实施文创扶贫,催发乡村文化旅游,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改变村民精神面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综合性效益不断扩大。这些给中国艺术研究院调研小组的成员们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屏南县通过文化建设振兴乡村的经验很有价值,值得总结推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肖怀德把屏南传统村落正在做的事情称为“乡村新文化运动”。《中华文化画报》社长姜玉芳对当地政府重视保护文化遗产给予高度评价,并积极鼓励他们进一步梳理文脉。
专家们认为,屏南县通过文化振兴村落的价值,在于它正酝酿着多种可能性。除了艺术家为“领头羊”的几个村落,还有对自身文化家底有着充分自信自觉的村落,正在形成以村民为主体的推动力量,比如康里村。
62岁的郑福顶,是康里村的农民。从县里退休后,他回到康里参与筹办了五届民俗文化节、三届春晚。旅美华侨郑观喜夫妇,连续多年组织美籍华裔青少年到康里举办夏令营和支教活动。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乡贤的回归,带动起整个村村民对本村文化的珍视与热爱。
现在,康里村因为端午民俗、春晚已经扬名在外,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孩子们因为每年可以和外国学生交流,村民也愿意让孩子留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今后康里村的规划,是进一步深挖自己的文化资源,把文化做深做精。
在专家们看来,艺术家引领模式也好,村民自觉行动也好,乡村的文化兴盛之路,都要以村民为出发点和目的地,才能越走越远。
主办:宁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电话:0593-2825260 传真:0593-2071960 网址:www.rczzx.com
地址:宁德市蕉城南路72号 邮编:352100 E-mail:ndly2008@163.com
Copyright 2012 NDL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30216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