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旅游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 宁德旅游 >> 美丽宁德 >> 宁德旅游文萃专题 >> 宁德旅游文萃 >> 正文

追寻我那消失的村落

 

2018/6/15 17:09:01 县政协《寿宁古村落》 文星在线 文/图 吴…  字体大小: 【字体:

  一个村庄的变迁史,其实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缩影。解放初期,寿宁县仅几人或几十上百人居住的自然村就有900多个。这些自然村的历史多数都比较短暂,几十年上百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城镇化及青壮青年外出打工,在自然村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少,目前已有400多个自然村消失在历史尘埃中。

 

  远离尘嚣在寿宁西部最高峰之一王将尖(海拔1322米)的山脚下有一个小山村,因处在碑坑村西北那条小流域的上头,于是被称为碑坑头村。从史料中记载中表明,早在明朝时,碑坑头村就有人在此居住,建了五六座茅草屋,从那时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碑坑头村现有26户126人,森木面积有6000多亩,粗湾、楼外坑、楼后等地保持着大片原始森林,林木种类有200多个。在清朝道光年间,吴氏始祖吴思兴(1820-1871)从碑坑村迁往碑坑头东坑头山场挖粿(蕨菜根),住山寮,数年后在碑坑头购田建房,与其兄长吴思权一同开垦荒地,筑墙建屋,繁衍后代。

 

 

 

  在明朝时期,寿宁银矿业发达,闽浙等地矿工们在碑坑头的山上开采银矿,留下30多个银坑洞。在粗湾山场的山岗上,有些银坑洞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足见这里的地下埋藏着银矿。

 

  在清朝时期,碑坑头村农田开垦已有一定的规模,约有500多亩,先民们在里拓荒狩猎,一些地主到此买了农田收租。至今保存的一份清康熙年间的“执照”见证当年胡、练两姓人家因田地纠纷的一段历史。

 

  据说,当年庆元赤壁山村人练嘉庆向碑坑头胡氏购买农田山场,雇人种地。谁知胡氏人家不守信用,强横霸道,收取银子之后次年又将农田土地拿回去种植。练嘉庆忍无可忍,一怒之下,用大炭在宣纸上画了一张图形,拿着契约,告到了京城,结果惊动了康熙帝。康熙帝责成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布政司、按察使司一同审理。纠纷案件最终得到判决,胡氏人家受到处理,碑坑头农田、山场归练嘉庆使用,规定每年交纳政府税银贰钱贰分陆厘。

 

 

 

  我曾想,一件普通的民间纠纷能引起皇帝的重视吗?或许是出现了人命案才会钦定三省联审,亦或纯粹是一起普通的民事纠纷。从“执照”中可以看出,清朝中期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也体现当时官府体察民谟,关心庶民百姓的疾苦。

 

  碑坑头村现今保存土木结构民房12幢。王将峰两条山脉分支延伸到村中,似凤形。村人说,两条支脉中,一条是公的,一条是雏的,因此人丁兴旺。屋的布局也各有讲究,均为坐乾亥向巽已(西北向东南),大门取艮寅延年或坤申生气方向,符合易学理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早在民国期间,村民们苦于兵匪,曾多次遭受土匪洗劫,群众的猪、牛、羊等被抢走。

 

  当年的祖辈们为何不选择搬迁到大地方去而来到这偏远的小山村?是不是很傻啊?小时候,我曾多次这样问过父亲。父亲无可奈何地说:“儿子,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在大地方怎么个活啊!在这深山里,遇到饥荒年代,春天可以采野菜、冬天可以挖蕨根,总不至于饿死吧。”是啊,在父亲的眼里,只要有山有水,就可生长万物,就是人类可以居住的好地方。有了这片赖以生存的土地,才让一代又一代的山民们得到生存,延续。

 

 

 

  碑坑头村的土地是肥沃的,只要种下一粒葵花子,结出的葵花盘就有斗笠那样大;只要种下一粒南瓜子,结出的南瓜就似脸盆那般大……碑坑头村属于高山气候,非常适宜高山蔬菜种植。在改革开放之初,碑坑头村达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荒山荒地得到开垦,人口增加到130多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随着花菇市场的萎缩,价格下跌,村民们陆续外出打工经商或开超市,居住在村里的群众越来越少,农田土地渐渐荒废了。2008年9月,随着村庄的最后2位老人——我的父亲与母亲离开了村子,从此再也没有村民在此长期居住,自然她就湮没在我的视线中。

 

  碑坑头自然景观奇特,有众多的瀑布群,村对面的三角岩、葡萄石为世间少有。距村庄2里处还有明朝时期的一个山寨遗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主办:宁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电话:0593-2825260 传真:0593-2071960 网址:www.rczzx.com
    地址:宁德市蕉城南路72号 邮编:352100 E-mail:ndly2008@163.com
    Copyright 2012 NDLY.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闽ICP备13021636号

    闽公网安备 35090202000125号